吉他是一種非常高貴典雅的樂器,
它不但可奏出動人多變的音色,
而且也可彈出豐富的和聲。
自古以降不但宮廷貴族中有它的地位,
甚至世俗的遊唱詩人更少不了它,
因為它不僅俱備伴奏的功能,
同時也是獨奏性能很強的樂器,
然而由於吉他的音量較小,
樂器的把位及指法問題相當複雜,
以致於一般作曲家有基本上作曲的困難,
除非他本身對吉他的個性及特色相當了解。
所以除了西班牙及義大利較流行外,
整個歐洲吉他音樂已經沒落了數百年,
直到本世紀由於吉他大師(ANDE'S SEGO VIA)的大力推廣之下,
吉他才又回到愛樂者的懷抱,
所以現在不但流行音樂少不了他,
吉典爵士及流行的領域更有其重要性。
因為以往大家所稱的吉他是泛指「尼龍弦吉他」,
也就是適合獨奏用的「古典吉他」,
曲譜使用五線譜記譜,
要求正確的姿勢及指法觀念,
同時它的教學系統也完善,
理論上是吉他的根本,
學習「古典吉他」可建立正確的指法及技巧觀念,
然後再來彈奏「民謠吉他」,
則可達事半功倍之效。
然而,在國內由於大家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念,
以致於一開始就學習「民謠吉他」以為吉他是一種幾個月就可速成的樂器,
所以往往只停留在彈彈唱唱的伴奏一番就以此自滿,
殊不知,吉他的功能性實則不僅如此而已,
造成「劣幣趨除良幣」的現像,
從此吉他的形像更加低落,
現在大家俗稱的吉他巳經從「古典吉他」變成「民謠吉他」了,
這種現像到現在還沒改變,
可喜的是由於國人在音樂系人主修古典吉他的人口日漸增多,
大家正在慢慢的扭轉這種情勢,
也唯有在俱備穩定的「古典吉他」技巧,
才可豐富「民謠吉他」的表現力,
因此希望「古典吉他」也可以跟外國一樣,
重回它的歷史定位,
因為它曾經是「吉他」唯一的代名詞。